2023年2月26日星期日

巴生海南咖喱饭

海南咖喱饭,事实上原有的版本发明是马来半岛原创,也是活的文化资产。

由于海南人来马来半岛属于后期的籍贯,而他们多在大户人家或殖民统治者的厨房帮忙,后来更由于胜任,多掌勺了!

海南人留存的除了咖啡外,海南鸡扒及海南饭等也是文化资产。

话说,接近战事的物质贫乏的年代,温饱问题是士兵首要的考量。由于物质补给的太慢,海南厨师在英国军官劝请及调整下创作了海南版的海南咖喱。

为何海南咖喱如此黏稠,当然与加了茨粉有关,过去印度大兵在缺乏辣椒及咖喱粉或香料的前提下,如何帮这些印度大兵,雇佣兵们解决他们三餐。

答案就是在热热的海南咖喱,由于温度给这些锡克军人一些取代辛辣的感觉,而浓稠的质感及淋在饭上是他们多年的习惯。

当然这些延伸到非战争年代的时候,海南人善于发现低廉的食材,也就把卤的文化发扬光大。

事实上卤汁一半加入海南咖喱里头,淋湿饭非常惹味,或许食客可以自己用汤匙去调和多重的吃法。

更别忘记来一碗猪血及猪杂汤,这些做法都属于历史很久远,一些巴生人或许从早上五六点的当年早上就吃了如此暖胃的早餐。

事实上,巴生人不一定会选择肉骨茶。同样的体力活大的那个年代,这个海南咖喱饭是丰富的一餐。

巴生,曾经在千禧年还有五到六家的海南咖喱饭,但由于业者年长,孩子有成就,享亲福而结业。

近期在巴生后街的业者,搬迁到巴生卫星市的33美食中心,而巴生市区有家夜间食堂,驰名海南咖喱饭以前在EMPORIUM MAKAN。
而最容易找到的位置在巴生黄梨街,过去在巴生国泰戏院美食中心,目前巴生仅剩3家资深的海南咖喱饭。


国泰海南饭,想吃全部菜色?一般就说1set。就这样什么都有!
地址,18 ,jalan nanas,klang,selangor

以下有两家的脸书,留意他们的营业时间。

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

世界文化资产,子母船

或许,五条港渔村有很多排埕,家家户户都晒虾米。而他们侧重的是用七星网补捉虾,手动的筛选,所以一些虾产生的虾米,是粒粒比较大颗的虾米。
由此可见,所谓的智能世界,在一个手动捕鱼,手动选虾及分类整理,这些貌似原始。
却带有一种古老既定的传统,这就是五条港渔村,反过来变成一个特色。
你可以看到就是许多世界唯一。
为何有子母船?一台可以作业,海上生活,即刻晒虾的模式。
照片来自,吉胆岛五条港幸福小屋想深入了解及体验五条港渔村。
什么是七星网?这关系到捕捉作业,也就是古老智慧的捉及留存给未来。
五条港独有的碰糕,以及白虾特殊的造就的炸虾饼,这些都源自一些坚持的想法。子母船

2017年6月6日星期二

唐代南海诸国与广州通海夷道新考(涉及巴生)

唐代南海诸国与广州通海夷道新考                        
周运中(119)
【提要】本文重新考订唐代南海诸国位置 与《新唐书》广州通海夷道,首次指出多摩长国在今马来西亚的三合港(Taman Chaah),其南的半枝跋即今巴株巴辖(Batu Pahat),其北的诃陵即今巴生(Kelang),其东的婆凤即婆皇,即彭亨(Pahang)。多摩长入唐所经的薛卢都即马来语的海峡Selat,思诃 卢(Simhala)即狮子洲,在今新加坡。堕婆登在斯文丹(Semantan),迷黎在霹雳(Perak)。个罗在吉打州南部,哥谷罗在加央 (Kangar)。罗越在今泰国南境,《新唐书》海峡北岸实指马六甲海峡北口。末罗瑜在苏门答腊岛东北部,诃陵到末罗瑜是横渡海峡主要航路,末罗瑜征服室 利佛逝,所以诃陵、室利佛逝兴起。汉代南洋政治地理中心在泰国湾,隋唐南移到马六甲海峡,元代南移到爪哇岛,南洋古代史可以分为海湾、海峡、海岛三个时代。


第二三三卷:多摩长
多摩长

增文献通考曰多摩长国居于海岛东与婆凤西与多隆南与半支跋华言五山也北与诃陵等国接其国界东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其王之先龙子也名骨利骨利得大鸟卵剖之得一女子容色殊妙即以为妻其王尸罗劬佣伊说即其后也唐显庆中遣使贡献其俗无姓衣物与林邑同胜兵一万馀人无马有弓刀甲槊婚姻无同异姓之别其食器有铜铁金银其家畜有羖羊水牛野兽有獐鹿等其音乐略同天竺有波那婆宅护遮庵磨石榴等果多甘蔗从其国经萨卢都思诃卢君那卢林邑等国达于交州

资料:
http://sou-yun.com/Yjlh.aspx?c=16&i=70

《暨南史学》第九辑(2014年11月出版) - 历史系 - 暨南大学

http://lsx.jnu.edu.cn/47/07/c1993a18183/page.htm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赵老头》7

《赵老头》7

“爷爷,爷爷!快点快点。。”老赵被孙子三步当两步拉着走。

“哈!冷气”

看到小孙子满足的样子,或许能得到最大的
满足,其实只需要简单的东西。

就这样被扯入邵氏广场,一些人还在门口招揽手机顾客,老赵曾在这里买过手机,现在自己几时与为什么换了智能手机?自己也搞不懂,儿子送的,也没当初自己为了联系,已经习惯把手机带在口袋,说真的没手机,孙子他妈也不会让孙子跟他走。

“这里以前曾是游乐场里头有戏院,叫大世界;后来翻建成好几栋戏院,这里是首都与丽都戏院的位置。”

“那现在戏院呢?”

“火灾拆了。”

老赵很感慨,以前这里是巴生北区生有很多戏院,国泰、丽都、首都、丽嘉及大华戏院。这五家戏院都已经停止营业了,最后被关闭的是旋宫戏院,百家利戏院算是后期才建立的但寿命也不长。

“爷爷,那这些戏院被被烧光了?”

老赵发现自己讲错,说:“那时候我们上戏院看的是武侠片、双秦双林的文艺爱情片。后来开始,电视台常常在6点到8点前播放香港的连续剧,你最近常听的DJ讲的,八十年代是港剧捞饭的日子。港剧变成录影带、最早变成镭射光碟,后来变成VCD,最后变成DVD更到现在上网下载自己慢慢看,当然后来是时间自由了;港剧在八十年代流行以后,戏院行业就一间间倒闭,那些年大家一起上厕所,因为广告时段,大家一般都离开去尿尿。”

老赵的孙儿听了哈哈笑,问:“然后呢?”

在老赵他的记忆抽取了记忆中,继续叙述一些戏院倒闭之后,曾经营过超过6种不同的生意,比如卡拉OK舞厅、餐厅、火锅店、杂货店、滑轮场,还有花店。

这是很光辉的岁月,邵氏广场里头仍有过去的影子,但也没当初开始开那些年的兴盛。

“孙子啊!你知道现在前面一段路,有一间店叫伸波斯顿餐馆,每天有一堆傻瓜在排队吃他的上汤啦啦!其实这里曾经也有,当年Lido椰浆饭,也是如此,不分种族,大家排队,一些人还一下好几包!一块钱都不懂打包了多少包,以前的人便宜又很容易满足,其实打包的Lido椰浆饭什么也没放,只是普通的,没想到几年前档主老人家不在,孩子都守不了以前的味道!”
---------------------------------------
1984年8月21日凌晨二时,戏院午夜发生火患,损失估计约百万元;也烧掉已经服务巴生人3 0 年,娱乐全巴生市民的邵氏丽都戏院。

2017年5月15日星期一

没有黄梨厂的巴生黄梨街

(图片是当年巴生北区的黄梨厂,没有了,剩下名字叫黄梨街)
巴生从巴生南区开始发展,是后期饱和才搬到对岸,一开始巴生北区是等渡河的华工居住。
巴生南区是高级区域,是英国殖民地雪州政府的据点,华工被认定肮脏,有传染病,需要工作是居住在巴生北区也就是茅屋民房。严格说当年都是沼泽地。
只有牛车在等过河填土变成复地越来越大,巴生形成市集。
苦力是没机会渡河很多时候只是住在太平街,太平街当年是苦力间而有铁路经过后,市集是在巴生旧车站,而不是现在大家嘴巴口中那个巴刹,那时候黄梨街是黄梨厂而得名。巴生被拆的大巴刹大约是六十年代末才出现,是从巴生车站(长城)那些位置搬出来的。
黄梨厂开始是陈嘉庚资产,但由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转给吴福发先生经营。
但没多久后也结业了。
是少数类似茨厂街一样的,吉隆坡市区有个公厕位置就是叶亚来的厂。
同理,巴生北区黄梨街就是南洋商报创办人陈嘉庚黄梨厂位置。

林连玉先生与巴生的一段缘

原文来自:https://llgcultural.com/%E6%9E%97%E8%BF%9E%E7%8E%89%E5%85%88%E7%94%9F%E4%B8%8E%E5%B7%B4%E7%94%9F%E7%9A%84%E4%B8%80%E6%AE%B5%E7%BC%9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林连玉先生在巴生而榄避难及养猪为生,已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华教故事了。事实上,林先生与巴生的缘分,是早在战前就已经结下的。林连玉自撰小史提到:“……到东爪哇任抹埠中华学校服务……因我喜在报上发表文章,引起荷兰政府的疑忌,有行将对我不利的消息。刚好老友郑兼三电邀我来巴生,为共和学校服务,我就借这机会离开任抹。”林先生到巴生共和学校报到的时间,估计是1931年8月间,在那儿“只教了四个多月就辞职”,“因同学林承志的介绍,转任加影育华学校教务主任”。
4
前巴生树胶公会会所,坐落于巴生拿督韩沙路(Jalan Dato’ Hamzah)
巴生共和学校成立于1919年,由黄重吉、李祖龙、颜茂祜、邱孝雨、余垂田等永春先贤创办。其中黄重吉与林连玉关系甚密,是一位非常受林连玉敬重的人物,曾经撰文称许他在众侨领中如“鹤立鸡群”。当时共和学校在彭亨井租用三间毗连店屋作为校舍,除了小学,在1929年也增设初中班。所以林先生任教的时候,共和已是一间中小学。可惜不久世界经济不景气来袭,中学部被迫于1932年停办。那一年,林先生已经去了加影育华。由于时间巧合,不免要让今人联想,林先生的离去是不是与共和的停办中学部有关系?
林连玉先生在巴生最先接触的社会组织是共和学校,接下来呢?就是巴生树胶公会了。这段历史,林连玉自撰小史没有交代。只是1955-56年间,林先生的一位学生郑锦瑞曾经在新加坡《夜灯报》发表题为〈侨教功臣林连玉〉的连载文章,说“……在巴生共和学校执教……适其时,巴生树胶公会成立,林先生撰写了一篇泐碑序言,极为当时一般父老所推崇称许赏识,当时林连玉之声名,初露锋芒。”今天还留存的“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让后人得以一窥青年林连玉的文采与思路。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就是几年前已经解散的巴生树胶公会。“巴双”是早期巴生的别名。马来亚各地大部分的华人树胶公会是在1930-50年间创办的。这些为了维护同人利益而创立的业缘性组织,对于促进马来西亚成为“树胶王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巴生树胶公会成立于1920年,可说是全马树胶公会中的先进。成立六年后,该会在巴生苏丹街(Sultan Street,现称为Jalan Dato’ Hamzah)购置了一块地皮,再一个六年后在该地盖建了会所。为了纪念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决定立碑并请名士撰书序文。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说明是“福建永春林采居撰,湖北黄冈张清和书,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二月(空格)日立”。民国二十年即公元1931年。撰序人林采居就是林连玉。林连玉自撰小史说,“我在校原名采居,这个采字,乃是我们家谱中排行次序的字眼……以后就一直沿用,没有改变。及至我到巴生共和学校,才改为连玉。”这篇纪念碑序,是迄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林连玉以林采居名义发表的唯一作品。
4.4.3
张荆野、张清和父女照。左为张清和手迹。
那书法家张清和呢,亦非泛泛之辈。先说她老爸,就是人称“中国近代史上两大秘书”之一的张荆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张清和(1893-1976)是他的次女。《湖北省志·人物志》如此介绍她:“少随父习书法,七岁下笔可观。1908 年考入南京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5 年任当阳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0 年应聘南渡新加坡,历任星洲南洋女子学校校长、马六甲培德女中教务长、巴生港口过港务德学校校长……麻坡化南女中教员、三江公学校长、柔佛宽柔高中教员……通晓英文、希伯来文、印度文、马来文。著有《中国伤心史》、《昭南回忆录》……书法造诣颇深,1964 年曾在新加坡举办“张荆野、张清和父女书法展览会”,著名哲学家熊十力为展览会作〈献言〉……”1931年运笔书序时,估计她是在巴生港口过港(即海南村)务德学校掌校。
林连玉在这篇碑序里开宗明义提出,要在二十世纪世界民族竞争之舞台有所作为,必须具备“教育”和“团体”这两个工具。“盖有教育以启其智,则生活之术丰矣;有团体以集其力,则竞争之势强矣。秉斯二者以之与人相争,则无往而不得其利,以之与人相处,则无往而不得其平;反是则未有不为天然所淘汰者矣。”感叹欧人势力侵入后,“当地土人迫为附庸,炎黄子孙亦见势绌。往日英风拱手让人,竟不能与之分庭抗礼、骈辔争驰。” 并得出结论:“此无他,教育之道不修,竞争之势迴异;团体之术不讲,角逐之力悬殊耳。”再由此追溯巴生树胶业同人创办树胶公会的原由,并称许该会“计自成立以迄今兹,为期不过十有二年,而斥赀以办公益者为数不下二十馀万元,其间用于教育方面实佔十之七八。”赞扬其会所“规模壮丽、气象堂皇,在巴双各社团中堪为冠冕”。
林连玉当年正好是“三十而立”,这篇“极为当时一般父老所推崇称许赏识”的碑序,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的知识与见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社会团体组织的重视。林先生非常注重组织力量,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林先生逝世后人们总结他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贡献,有一项就是他组织了华校教师:成立吉隆坡教师会,“以教师的力量创造教师的福利”,以此跟学校董事部争取;在那个基础上,进而成立华校教总,促成华文教育三大机构,与董总结盟,跟政府抗争。林先生晚年曾经说:“我那以教师团结的力量谋教师自身福利的理想,果然实现,这是我生平最快慰的一件事。”〈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说明,他的这种重视组织力量的见解早在1930年代已经形成。
巴生树胶公会对于教育的贡献,其实还有一宗,就是在政府还未主办华校会考之前曾经为巴生县的华文小学举办会考。林连玉先生在《回忆片片录》〈华校会考沧桑史〉(1959)中写道:“最初,雪兰莪州有两个民间团体主办小规模的小学会考。一个是巴生树胶公会,一个是吉隆坡福建会馆。巴生树胶公会从会员树胶买卖中抽收捐款,经济充裕,诸位董事热心教育,把这项捐款津贴巴生县属12间华校。为着鼓励教与学的努力,年年都有举行会考,请视学官担任命题、阅卷及监考等工作……”这项民间团体举办的会考,一直维持到1935年殖民地政府开始主办官方的毕业会考才不得不停止。这件事是纪念碑序没有提到的。

(稿于2014.10.28)
本文原刊于《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专号)2014年12月出版。
==================
巴雙華僑樹膠公會紀念碑序 
4.4.2二十世紀之世界為民族競爭之舞臺,其國家、其社會、其人民欲強立而不倚,則必以教育與團體為工具。蓋有教育以啟其智,則生活之術豐矣;有團體以集其力,則競爭之勢強矣。秉斯二者,以之與人相爭,則無往而不得其利;以之與人相處,則無往而不得其平。反是則未有不為天然所淘汰者矣。吾儕華胄去國離鄉,來茲南溟,溯厥歷史千有餘年。自昔榛莽未闢,土著居民渾渾噩噩,篳路襤縷以啟山林者,厥唯吾族。故其勢力雄厚,莫之與京。洎乎歐力東被,白種侵入,當地土人迫為附庸,炎黃子孫亦見勢絀。往日英風拱手讓人,竟不能與之分庭抗禮,駢辔爭馳。此無他,教育之道不修,競爭之勢迥異,團體之術不講,角逐之力懸殊耳。迄於今馬來亞一隅已為東西洋交通之樞紐,五洲人士絡繹來歸,肩摩轂擊,呵氣成雲。爭衡之勢於斯為烈,勝負之數一以教育臧否、團體廢興為斷。此巴雙埠樹膠業同人旴衡時勢,順應潮流而有本會之組織也。本會成立於民國九年,草創之初,會員僅有五十餘人。嗣後會務日見進展,迺於民國十五年購地於蘇丹街契據第七八四九號地號五四門牌二十一號自建會所。百工既興,斯觀厥成,規模壯麗,氣象堂皇,在巴雙各社團中堪為冠冕。計自成立以迄今茲,為期不過十有二年,而斥貲以辦公益者,為數不下二十餘萬元。其間用於教育方面實佔十之七八。斯固本會創設之初衷,抑亦會員與歷屆辦事人員努力之成績也。夫社會事業,不有創設,無以開端;不有繼承,無以善後。本會過去之事功,既已如斯,而來日方長,應當如何發展,此同人之所夙夜縈懷不敢遺忘者也。嗟乎!滄海桑田,世事之變幻靡常,物換星移,駒光之催人何急。回憶本會草創之初,一時英彥樂聚一堂,於今風流雲散者幾何人?羽化登仙者幾何人?康寧健在者又幾何人?是則不能不令人撫事棖觸,油然興感者矣。然而時光雖不倒流,而紀功敘績終必有道。本會會員無論逝者、散者、去者、存者,對於會務之貢獻,均不可掩於是,懼其湮沒也。特裒集新舊會員芳名,付諸刻工勒石保存,藉垂久遠。然則茲碑也,豈僅塊然一頑石已耶。亦所以紀念已往,而策勵將來云耳。後之來者,其亦有感於斯而奮然興起考乎。是為序。

福建永春林采居撰
湖北黃岡張清和書

(附注:〈紀念館碑序〉原為繁體直書,無標點斷句。)

《赵老头》6

《赵老头》6

站在两合杂货店,老赵对着孙儿说,前面以前是大巴刹。

孙儿问:什么是大巴刹?

说实在,老赵一下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以前大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他一下也不懂如何说起。

突然想起,自己怀旧就网上下载过巴生市区大巴刹的老照片,说这里就是大巴刹。

说实在,以前一个个竹编的大竹娄,一个个人推出推进的货物,车水马龙,三轮车四处灵灵响,车子多到没地方放。

三轮车是什么,老赵的孙子问他爷爷,为什么需要三个轮,是不是不会骑?老赵笑哈哈,时代果然不同了。三轮车,是载人的,也有载货物送货的,老赵说下次有到马六甲或槟城,才给他孙子坐坐试试。

对孙子说了个大概,还好自己有老图片,一一把当年的大巴刹情景给说了,还说大巴刹的后边有个冰房是给小贩使用的,当年食物要新鲜,确实不新鲜还真没人买。

老赵说得兴起,对孙子说:“现在的人吃的都是死鸡!”

孙子咧大个嘴说什么?

老赵得意的说以前的人,好像爷爷带你们去吃海鲜,鱼是活的,要吃才杀,以前这里的巴刹鸡也一样,一只只那些妇女捉起来看,还可以选,选了之后才杀?

孙子听傻了,眼睛等着,那不是很恐怖?

老赵说,如果不是天天看到那些人如何杀鸡,你奶奶也不懂得杀,不像你妈妈,买了整只活活的鸡,结果她说没办法弄,搞得我还必须找你老姨妈,帮忙。

时代一转,习惯早已经转变,或许这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时代,吃习惯冰冻的冷藏鸡,谁还懂去杀一只活生生的鸡?

-----------------------------

巴生市区的巴刹,最早期坐落在巴生南区,也就是现在盛发肉骨茶附近,后来兴建了桥梁(第一座桥),再搬迁到巴生长城也就是巴生市区旧车站的地点。

由于当时车站的兴建,大巴刹在六十年代末期,再迁移到巴生太平街附近,尤其规划得很理想,当时引起许多行业都汇合到这一带,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高峰,加上附近出现许多购物中心,巴生市区在过年甚至一些佳节,大巴刹路与太平街这一带是非到不可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