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星期一

没有黄梨厂的巴生黄梨街

(图片是当年巴生北区的黄梨厂,没有了,剩下名字叫黄梨街)
巴生从巴生南区开始发展,是后期饱和才搬到对岸,一开始巴生北区是等渡河的华工居住。
巴生南区是高级区域,是英国殖民地雪州政府的据点,华工被认定肮脏,有传染病,需要工作是居住在巴生北区也就是茅屋民房。严格说当年都是沼泽地。
只有牛车在等过河填土变成复地越来越大,巴生形成市集。
苦力是没机会渡河很多时候只是住在太平街,太平街当年是苦力间而有铁路经过后,市集是在巴生旧车站,而不是现在大家嘴巴口中那个巴刹,那时候黄梨街是黄梨厂而得名。巴生被拆的大巴刹大约是六十年代末才出现,是从巴生车站(长城)那些位置搬出来的。
黄梨厂开始是陈嘉庚资产,但由于三十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转给吴福发先生经营。
但没多久后也结业了。
是少数类似茨厂街一样的,吉隆坡市区有个公厕位置就是叶亚来的厂。
同理,巴生北区黄梨街就是南洋商报创办人陈嘉庚黄梨厂位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